短短五天,一場備受矚目的美俄峰會從官宣到擱置,白宮的風向急轉直下。當?shù)貢r間 10 月 22 日,美國總統(tǒng)特朗普正式宣布取消與俄羅斯總統(tǒng)普京在布達佩斯的會晤,理由是 “現(xiàn)在舉行會面不合適”“不愿浪費時間”。
會晤計劃的夭折,讓特朗普 “速戰(zhàn)速決” 調停幻想的破滅。10 月 16 日,特朗普與普京通話后高調宣布會晤消息,試圖營造 “和平斡旋者” 的形象;17 日,他在白宮會見烏克蘭總統(tǒng)澤連斯基,拋出 “就地停火、各自宣布獲勝” 的提議,卻遭到澤連斯基的強硬拒絕,雙方不歡而散。而 20 日美國國務卿魯比奧與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的通話,則成為壓垮會晤計劃的最后一根稻草 , 拉夫羅夫明確重申俄方立場:拒絕 “先停火” 方案,堅持以控制整個頓巴斯地區(qū)作為和平協(xié)議的前提,這與 8 月阿拉斯加峰會時的態(tài)度別無二致。
五天之內(nèi),特朗普接連遭遇俄烏 “閉門羹”。在雙方立場尖銳對立、毫無妥協(xié)跡象的前提下,美俄峰會若強行舉行,只會重蹈阿拉斯加峰會的 “空談” 覆轍。正如特朗普自己所言,“舉行一場毫無意義的會面是浪費時間”,直接宣布取消,總比到時候無成果更損害特朗普的個人聲譽好一些。畢竟,從商人轉型的特朗普深諳 “無利不起早” 的邏輯,沒有實質性進展的外交亮相,對其而言毫無價值。
特朗普想要獨立主導調停的野心,被美歐同盟的現(xiàn)實所束縛。盡管他頻頻以 “主導者” 自居,試圖將?;鸪晒D化為個人外交資本,但俄烏沖突的解決從始至終離不開歐洲的參與。當前美歐雖表面 “團結”,實則動作各異:北約忙著協(xié)調歐洲成員國從美國采購武器援烏,歐盟計劃在 10 月 23 日的峰會上討論對俄新制裁,支持烏克蘭的 “自愿聯(lián)盟” 會議也將在倫敦召開。
法國等歐洲國家雖發(fā)布聯(lián)合聲明 “支持” 特朗普的?;鹆?,卻同時強調 “國際邊界不得以武力改變”,這種矛盾的表述,暴露了美歐的深層分歧 , 歐洲更擔心領土妥協(xié)引發(fā)地緣連鎖反應,而特朗普只關心 “?;稹?這一表面成果。歐盟甚至起草了包含 “特朗普主持和平委員會” 條款的停火提案,看似迎合其主導欲,實則是將協(xié)調難題拋給美國,這種 “表面迎合、實則制衡” 的策略,讓特朗普的獨立調停淪為空談。
特朗普在俄烏問題上的立場搖擺,根源在于其 “個人利益優(yōu)先于戰(zhàn)略共識” 的行事。重返白宮以來,他的態(tài)度三番五次反轉:先是宣稱烏克蘭 “沒牌”,施壓其領土妥協(xié);阿拉斯加峰會后轉而指責普京 “令人失望”,揚言支持烏克蘭 “贏回全部領土”;與普京通話后又回歸 “就地?;稹?論調。這種搖擺背后藏著雙重考量:一方面,他急需一場外交突破轉化為政治資本,至于?;鹗欠穹蠟蹩颂m長遠利益,并非其核心關切;另一方面,他既不愿增加對烏軍援的投入,又害怕沖突升級引發(fā)核風險 ,當普京在通話中提及 “核問題降級” 時,特朗普立刻表示認同,暴露了其對 “風險失控” 的忌憚。
這場博弈的最大犧牲品始終是烏克蘭。如今的烏克蘭已付出慘痛代價:20% 人口流失,23% 領土被占,80% 糧食生產(chǎn)能力損毀,90% 出口停滯,國民生產(chǎn)總值僅余千億美元。而美國從最初的 “拱火開戰(zhàn)” 到如今的 “施壓割地”,其背后不乏對烏克蘭稀土等資源的覬覦。正如基辛格所言:“做美國的盟友是致命的”,還是美國人更懂美國人。
取消會晤并非結束,而是新一輪博弈的開始。特朗普雖宣稱 “未來會再次會晤”,并表示 “是時候對俄實施制裁”,但這種 “打一巴掌給顆糖” 的策略,恐難撼動俄烏的根本立場。
全部評論 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