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90年12月14日,在瑪莎拉蒂位于摩德納的年度新聞發(fā)布會上,一款被命名為Chubasco的創(chuàng)新原型車與Shamal最終版本以及Racing車型一同亮相。這個名字源自席卷中美洲和南美洲太平洋沿岸的猛烈風暴,伴隨著雷電和暴雨,寓意著瑪莎拉蒂試圖在超級跑車領域掀起的一場革命。
在亞歷山德羅·德·托馬索的主導下,Chubasco被設想為一款中置引擎的雙座超級跑車,計劃生產(chǎn)450臺,定位為蘭博基尼Diablo和法拉利Testarossa的低價競爭對手。這是瑪莎拉蒂歷史上一次大膽的嘗試,意圖重現(xiàn)品牌過去強大雙座跑車的輝煌記憶。
車身設計由傳奇設計師馬塞羅·甘迪尼操刀,他曾為博通設計了多款極致運動車型。Chubasco采用了未來主義的賽博朋克風格車身,配備剪刀門以方便進出,還設計了特殊的車窗以最大化側(cè)向視野——這在中后置引擎跑車中通常是個難題。車頂采用電動硬頂設計,可以向后滑動至發(fā)動機艙上方,實現(xiàn)敞篷駕駛。
在技術層面,德·托馬索沿用了他在1960年代Vallelunga和Mangusta車型上采用的競技級脊梁式底盤布局。Chubasco的底盤基于鋁制蜂窩狀中央脊梁結構,輔以輕合金副車架來承載懸掛和發(fā)動機。前懸掛采用內(nèi)置推桿式彈簧阻尼單元,后部則使用拉桿式布局。平整的底盤和一級方程式風格的后部擴散器產(chǎn)生地面效應,進一步強化了動態(tài)性能。
動力系統(tǒng)源自Shamal的升級版3.2升32氣門90度夾角V8發(fā)動機,采用干式油底殼、雙渦輪增壓和雙頂置凸輪軸技術,最大可輸出430馬力,扭矩480牛·米。傳動系統(tǒng)匹配六速手動變速箱,配備雙片式離合器和限滑差速器。整車尺寸為長4365毫米、寬2014毫米、高1124毫米,軸距2650毫米,整備質(zhì)量約1400公斤。
然而,這個雄心勃勃的項目最終未能實現(xiàn)。1990年1月,菲亞特收購了債務纏身的瑪莎拉蒂50%的股份,隨后以制造成本過高為由取消了Chubasco項目,最終只制造了一臺非功能性的模型車。有傳言稱,菲亞特作為少數(shù)股東,不希望瑪莎拉蒂推出與其“姐妹公司”法拉利直接競爭的車型。
盡管Chubasco本身胎死腹中,但其底盤技術得以延續(xù),成為1992年推出的瑪莎拉蒂Barchetta單一規(guī)格賽車的基礎,后者又演變?yōu)?993年的德·托馬索Guara。如今,這臺靜態(tài)模型陳列在摩德納郊外的帕尼尼博物館,成為瑪莎拉蒂歷史上一次未竟嘗試的見證,也讓人們得以一窺九十年代初意大利超跑設計的前衛(wèi)構想。

全部評論 (0)